告别续航竞赛,CES 2025 车用传感器持续加码AI

2025年4月2日 4点热度 0人点赞

2025年开年伊始,美国拉斯维加斯迎来了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盛会——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这场于当地时间1月7日至10日举行的科技盛宴,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随着汽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和软件定义汽车的加速革新,CES 2025再次成为各大科技和汽车企业展示前瞻技术的重要舞台。从SDV到AI定义汽车,从自动驾驶到智能座舱,从智能汽车到人形机器人,每一项创新都预示着汽车行业的跃迁与重塑。本文系统梳理本届CES展上的36家企业,含芯片、智驾、车云、座舱、Tier1、整车等类型。

 

安霸:N1系列生成式AI芯片支持前端设备运行本地LLM应用

 

 

安霸展出N1系列生成式AI芯片,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在终端设备上的重大突破。新款N1系列SoC上运行的多模态大模型(Multi-Modal LLM)。该模型每次推理的功耗显著低于市场上的通用GPU解决方案。生成式AI最初是为了处理大规模数据集而应用于服务器的变革性技术,安霸的目标是将其部署于终端设备和本地硬件,从而在视频安防分析、机器人以及众多工业领域实现广泛应用。

 

 

 

安霸将在中高端SoC上提供优化的生成式AI处理能力。这些AI SoC包括功耗低于5瓦的CV72芯片,以及最新可应用于服务器端、功耗低于50瓦的N1芯片。与GPU及其他AI加速器相比,安霸提供的完整SoC解决方案在生成每个token时,能效比最高可提升3倍,且能够快速、低成本地部署于终端产品中。

 

 

据介绍,所有安霸的AI SoC均可与全新的Cooper™开发平台搭配使用。为了缩短客户新产品上市时间,安霸已预先移植并优化了Llama-2等流行的大语言模型。在N1芯片上运行的大语言和视觉助手LLava模型,能够同时对多达32个摄像头进行多模态视觉分析。这些经过预训练和调优的模型可从Cooper Model Garden下载。

 

 

在现实世界中,除了语言,视觉输入也是一种关键模式。安霸SoC的独特架构非常适合以超低功耗同时运行视频处理和AI计算。安霸的AI SoC并非单一的AI加速器,它不仅能高效处理多模态大模型,还能同时执行各种系统功能。

 

Mobileye:模块化产品组合创新

 

 

Mobileye展示了其在AI、传感器融合、成像雷达等领域的最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致力于提升道路安全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

 

 

 

Mobileye展示了从基础ADAS到云增强ADAS的多种解决方案。基础ADAS利用前向摄像头和Mobileye的EyeQ系统芯片,提供成本效益高的安全功能。而云增强ADAS则通过全球数百万辆Mobileye装备车辆的众包数据,实现厘米级定位。

 

 

环绕式高级驾驶辅助系统是一套全面确保安全的环视方案,整合了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结合摄像头和雷达,以及Mobileye强大的EyeQ6H系统芯片,提供卓越的性能,增强安全性和舒适性。

 

 

作为市场上最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之一,Mobileye SuperVision™ 提供“可脱手/需注视”的导航能力,能够在各种常规道路上安全地实现标准驾驶功能。它基于Mobileye的计算机视觉、路网信息管理(REM™)技术和责任敏感安全模型(RSS™)驾驶策略。

 

 

面向消费级车辆的Mobileye Chauffeur™ 是一个“可脱手/可脱眼”的自动驾驶系统,能够在高速公路等特定条件下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该系统结合了计算机视觉技术、360度成像雷达和前激光雷达。

 

 

Mobileye Drive™ 则是一个应用于“出行即服务”的完全自动驾驶系统,适用于无人驾驶出租车、共享出行、公共交通和货物运输。该系统展示了Mobileye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技术实力和应用前景。

 

 

通过这些技术展示,Mobileye充分显示了其在推动自动驾驶和道路安全方面的创新能力和行业领导地位。

 

 

德州仪器:新一代边缘AI雷达传感器重新定义车内驾乘体验

 

 

德州仪器(TI)在CES 2025期间推出全新的集成式汽车芯片,能够帮助各个价位车辆的驾乘人员,实现更安全、更具沉浸感的驾驶体验。TI AWRL6844 60GHz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通过运行边缘AI算法的单个芯片,支持用于座椅安全带提醒系统的占用检测、车内儿童检测和入侵检测,从而实现更安全的驾驶环境。

 

 

 

当前,原始设备制造商(OEM) 正在不断将更多的传感器技术集成到汽车设计中,以提升车内体验并满足不断发展的安全标准。使用 TI 支持边缘 AI 的 AWRL6844 60GHz 毫米波雷达传感器后,工程师能够整合三项车内检测功能来替代多种传感器技术(例如,座椅重量传感垫和超声波传感器)。

 

 

AWRL6844 集成了四个发送器和四个接收器,能够提供高分辨率的检测数据,并且成本经过优化,非常适合 OEM 使用。采集的数据输入到应用特定的 AI 驱动算法中,这些算法在可定制的片上硬件加速器和 DSP 上运行,从而能够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并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AWRL6844 传感器的边缘智能功能有助于提升驾驶体验,例如:在行驶过程中,该传感器能够以 98% 的准确率检测和定位车内乘员,从而支持座椅安全带提醒功能;停车后,它使用神经网络技术监控车内是否有无人看管的儿童,并且能够实时检测到车内微小的动作,分类准确率超过 90%。这种直接检测技术可以帮助 OEM 满足 2025 年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 的设计要求;当车辆停好时,它通过智能扫描技术来适应不同的环境,从而减少由于车身晃动和外部物体运动所引起的误报。

 

黑芝麻:首展下一代AI模型高算力芯片平台

 

 

黑芝麻智能首次展示了其专为下一代AI模型设计的高算力芯片平台——华山A2000家族,包括A2000 Lite、A2000和A2000 Pro三款芯片,分别针对城市智驾、全场景通识智驾和高阶全场景通识智驾的需求。A2000家族芯片集成了CPU、DSP、GPU、NPU、MCU、ISP和CV等多功能单元,实现了高度集成化和单芯片多任务处理的能力。

 

 

华山A2000家族的核心是自研的NPU新架构“九韶”,采用大核设计,支持智驾大模型的实时推理,降低算法计算的延迟。九韶NPU具备高算力、高能效和高带宽的特点,支持混合精度和Transformer模型的硬加速。此外,其低延时和高吞吐的三层内存架构减少了对DDR带宽的消耗,提升了性能和有效带宽。

 

 

为了充分发挥九韶NPU的潜力,黑芝麻智能推出了新一代通用AI工具链BaRT,支持多种流行框架和模型的转换,原生兼容PyTorch的推理API,支持Python编程部署。同时,新一代双芯粒互联技术BLink为算力扩充提供了高效解决方案,支持Cache一致性互联。

 

 

华山A2000家族不仅在智能汽车领域展现出强大的性能,还能够支持机器人和通用计算等多个领域。黑芝麻智能的全场景通识智驾概念,通过将驾驶场景信息引入知识增强的表示空间,使AI模型具备人类的常识和知识,从而指导实现更好的智能驾驶体验。这一概念能够全面覆盖城市道路、高速公路、昼夜变化以及各种气候条件的不同场景。

 

 

 

英伟达:全面布局自动驾驶

 

 

英伟达展示了自动驾驶领域的全面布局取得的重要进展,其自动驾驶汽车平台NVIDIA DRIVE AGX™ Hyperion已通过两家业内权威的汽车功能安全和网络安全认证评估机构的行业安全评估。DRIVE Hyperion™是业内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端到端的自动驾驶平台,它集成了DRIVE AGX™系统级芯片(SoC)、参考板设计、NVIDIA DriveOS汽车操作系统、传感器套件以及主动安全和L2+驾驶堆栈,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梅赛德斯-奔驰、捷豹路虎、沃尔沃汽车等汽车安全领域的先锋已经开始部署DRIVE Hyperion™平台,以提升其自动驾驶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为乘用车和商用车设计的最新一代DRIVE Hyperion,将采用基于NVIDIA Blackwell架构构建的高性能系统级芯片DRIVE AGX Thor,预计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

 

 

此外,英伟达还宣布丰田、Aurora和大陆集团加入其合作伙伴行列。英伟达将与丰田合作开发下一代自动驾驶汽车,利用其先进的汽车芯片和操作系统,进一步提升自动驾驶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Aurora和大陆集团将与英伟达合作,大规模部署无人驾驶卡车。

 

其他多家移动出行公司,包括比亚迪、捷豹路虎、理想汽车、Lucid、梅赛德斯-奔驰、蔚来、Nuro、Rivian、沃尔沃汽车、Waabi、Wayve、小米、极氪、Zoox等,也采用NVIDIA DRIVE AGX平台用于其下一代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汽车产品的开发。

 

 

高通:展示了AI领域多项创新技术

 

 

高通公司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覆盖了个人电脑(PC)、汽车、智能家居和企业级应用等多个领域。在汽车领域,高通持续扩展合作,携手阿尔卑斯阿尔派、亚马逊、零跑汽车、Mahindra、现代摩比斯和皇家恩菲尔德等合作伙伴,基于骁龙数字底盘解决方案推动AI赋能的车内体验和先进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发展。

 

 

 

高通还展示了其整体方案,展现AI、多模态情境感知和基于云的服务如何协同作用,提高车辆驾乘人员的舒适性与安全性。

 

 

在机器人方面,阿加犀发布了一款名为通天晓(Ultra Magnus)的人形机器人原型。它采用高通®QCS8550处理器,通过融合架构操作系统和边缘AI技术实现机器人的动作控制、感知、决策规划和语音交互,并结合钛虎机器人的关节模组和动作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该方案的技术优势在于通过终端侧大语言模型(LLM)技术实现自然语音交互和用户意图理解,同时融合视觉感知技术,对机器人运动控制与作业进行规划。

 

 

优必选机器人(UBTECH Robotics)的子品牌UBHOME也宣布与高通合作推出一款智能服务机器人——智能割草机M10。这款产品搭载高通®机器人RB1平台。

 

 

速腾聚创:用于机器人的数字化激光雷达亮相

 

 

速腾聚创(RoboSense)展示了其在机器人领域的创新成果,特别是应用于机器人的数字化激光雷达技术。速腾聚创推出了多款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标志着激光雷达行业全面进入数字化时代。

 

 

面向车载市场,速腾聚创的全球首款“千线”超长距数字化激光雷达EM4是RoboSense全新数字化架构EM平台的首款产品,融合数字化架构、串扰消除、全工况光电信号处理、数据无损压缩等多项先进技术,拥有最高1080线、最远600米测距,以及2400万点/秒成像能力等顶尖性能,引领车载激光雷达进入“千线”时代。EM4能为汽车提供1080P的高清三维感知能力,助力高阶智能驾驶及完全自动驾驶实现更优性能表现。

 

 

 

面向智能机器人市场,速腾聚创的数字化激光雷达新品E1R是全球首款机器人全固态数字化激光雷达,搭载全球首款数字化SPAD-SoC芯片和2D VCSEL芯片,出光窗口小巧,拥有120°×90°超广视场角,可实时探测物体大小、轮廓、距离等信息,拥有车规级设计的可靠性,助力机器人出色完成避障、建图、导航等任务。

 

 

此外,E1R可支持工业、商业、具身智能等各类型移动机器人在不同光照条件场景中穿梭作业,满足从近距离精细感知到宽范围环境探测的需求,极大提升智能机器人的作业效率与安全防护能力。目前,E1R已逐步开启量产交付,将成为2025年速腾聚创实现机器人激光雷达领域出货量爆发的主力产品之一。

 

 

Airy是全球首款192线半球形数字化激光雷达,尺寸小巧如乒乓球,提供水平360°、垂直90°的超广半球形视场角,覆盖120米直径范围,具备每秒172万出点数和±1cm的探测精度。

 

 

这些数字化激光雷达产品不仅提升了机器人的感知能力,还增强了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作业效率和安全防护能力。

 

 

图达通:支持智能驾驶的传感器

 

 

图达通展示了其在推动智能驾驶和智慧交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出行安全和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Falcon K传感器具有超过500米的超长距离感知,可提供高保真数据,具有出色的分辨率和灵活性,可用于精确的目标检测和跟踪。它具有可调节的感兴趣区域功能,从而能够在最重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提高点密度。

 

 

Robin W传感器提供了120°×70°的宽视场和0.1米至150米的探测范围,其紧凑的外形易于集成到车辆侧面进行盲点、侧视及后视监控。该传感器的高分辨率数据对精确的目标检测和分类至关重要。Robin W不仅在乘用车领域有广泛应用,还在低速无人驾驶等领域表现出色。

 

 

Robin E1X是一款尺寸紧凑的长距离传感器,具有超高能效,非常适合大规模生产。其纤薄的外形可以实现与车辆的无缝集成,如挡风玻璃后面、前照灯、格栅或前保险杠。Robin E1X具有120°x20°的宽视场角,采用经过验证的扫描架构开发,确保点云一致性。与图达通的其他传感器一样,Robin E1X具有车规级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可用于各种行业,包括移动出行和机器人。

 

 

图达通ITS管理平台SIMPL利用可靠的激光雷达技术和先进的软件平台来管理交通、提高安全性、优化收费和规划系统维护。该平台能够在十字路口和高速公路上提供可靠、高效和准确的交通检测解决方案,优化现代交通管理。

 

 

禾赛科技:全新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达

 

 

禾赛科技展示了其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最新创新成果。此次展会是禾赛连续第七年参加CES。在本届展会上,禾赛首发了其最新产品——全新迷你型高性能3D激光雷达。这款新品集高分辨率、低功耗、轻巧灵活于一身,专为机器人及工业市场而设计。它能够广泛应用于AGV/AMR、无人配送车、割草机器人、清扫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领域,以及智慧港口和厂区静态感知等工业场景。

 

 

 

除了这款迷你型3D激光雷达,禾赛还展示了面向前装量产市场的高性能激光雷达产品,包括超高清远距激光雷达AT系列、舱内远距激光雷达ET系列以及补盲激光雷达FT系列。这些产品展示了禾赛在激光雷达领域的深厚积累和不断创新的技术实力。

 

 

此外,禾赛还展示了面向L4自动驾驶、ADAS真值系统开发、港口物流自动化以及机器人与工业市场的新一代旗舰级360°远距激光雷达OT128。这款激光雷达已与包括文远知行、西井科技、Embotech、EasyMile在内的90多家国内外客户达成合作,并已开始量产交付。

 

 

Aeva:推出首款FMCW舱内激光雷达集成方案

 

 

Aeva公司与AGC集团的Wideye部门联合展示了业界首款适用于乘用车的FMCW(调频连续波)舱内4D激光雷达解决方案。Aeva的Atlas™ 4D激光雷达传感器通过在挡风玻璃后的先进集成方案,结合了高安装位置带来的远程感知增强优势,同时对车辆设计和空气动力学的影响降到最低。Wideye定制的玻璃与Aeva独特的FMCW波长相兼容,提高了红外光的透射率,同时保持了激光雷达点云的质量。Wideye玻璃具有极高的红外透明度,几乎无吸收,使得激光雷达传感器能够在整个检测范围内实现高性能表现。

 

 

 

将激光雷达传感器置于挡风玻璃之后,不仅可以保护其免受外部因素影响,还便于清除潜在遮挡物。在车厢内,紧凑的外壳确保了道路视野,同时传感器的低功耗和被动冷却支持安静的车厢环境和乘客舒适度。随着OEM寻求通过集成激光雷达技术来提升安全性和自动化水平,包括高速公路驾驶在内,Aeva强大的4D激光雷达与Wideye挡风玻璃的独特结合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将激光雷达置于Wideye挡风玻璃后,与其他车内光学传感器相结合,满足了下一代车辆自动驾驶的严苛要求,同时不影响车辆设计。

 

 

NOVELIC:力推最新雷达技术产品

 

 

NOVELIC展示了其最新的雷达技术产品,旨在为未来的汽车安全和驾驶体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展品包括ASPER200新雷达模块和ACAM车内乘员监控模块等。

 

 

ASPER200是一款79GHz短程外部雷达模块,使用单个雷达芯片即可覆盖180度的视场(FOV),一个模块即可覆盖车辆的整个侧面。这款模块适用于乘用车、商用车、摩托车、运输和建筑车辆。其应用领域包括泊车辅助,能够完全替代并超越传统的超声波传感器组。此外,ASPER200还支持180度感知,最远可达100米,并具备物体分类功能。它还可以用于横向感知、脚踢开门、电动门保护以及带有手势控制的功能。

 

 

 

ACAM利用60 GHz毫米波雷达技术,提供业界领先的儿童存在检测功能。该模块不仅能够进行座位分类,还能提供入侵和接近警报。对于配备驾驶员监控系统的车辆,ACAM还可以实现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通过雷达模块测量驾驶员的心率和呼吸频率,确保驾驶员始终处于最佳驾驶状态。

 

 

PxE Holographic Imaging:革命性的下一代3D摄像头

 

 

PxE Holographic Imaging展示了其革命性的下一代3D摄像头——全息RGB-IR-Depth摄像头。这项技术能够在标准的2D数码摄像头(如汽车、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上实现3D成像,无缝融合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

 

 

PxE的全息RGB-IR-Depth摄像头利用光的波状特性,同时捕捉颜色、红外和深度信息,同时将摄像头的光敏度提高了4倍。这项技术不仅能够生成高质量的2D彩色图像和红外图像,还能输出清晰的三维图像,所有这些图像都来自单个传感器和单帧。

 

 

 

这项技术减少了所需传感器的数量和尺寸,降低了成本和复杂性。PxE的愿景是让3D摄像头技术无处不在,嵌入所有具备自动驾驶和避障功能的汽车中,用于消费者的面部识别解锁智能手机或笔记本电脑,进行银行或购物应用的支付,或者用于视频通话,让通话双方感觉仿佛坐在一起。

 

 

通过在CES 2025上的展示,PxE Holographic Imaging不仅展示了其在成像技术领域的创新实力,也为未来的视觉体验和应用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尼康:创新车载摄像系统

 

 

尼康公司展示了与三菱扶桑卡客车公司共同打造的创新车载摄像系统。该系统采用了一种兼具长焦和广角镜头功能的光学镜头系统,使用户能够同时看到远处的情况和检查周边环境。这种设计不仅提高了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还通过减少视差,提高了图像识别的准确性。

 

 

该车载摄像系统还配备了先进的AI技术,能够准确识别路标、车辆等远距离信息,进一步提升驾驶的安全性。与传统的车载摄像头方案相比,该系统显著减少了所需摄像头的数量,从而有效降低了系统的成本和故障率。此外,它还能够实现360度的环绕视野,为驾驶员提供更加全面、无死角的视觉支持。

 

 

尼康的这一创新技术不仅适用于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和自动驾驶技术,还为未来的智能驾驶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提升驾驶员的视野范围,该系统有助于预防因未及时发现交通标志或行人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HERE Technologies:让人工智能赋能地图

 

 

HERE Technologies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赋能的地图及其他创新技术等方面的最新成果,重点聚焦于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模拟、统一地图架构以及高精度道路模型等领域。

 

 

 

HERE的生成式人工智能车辆导航助手Multi-LLM利用多个生成式AI大语言模型,提供自然语言驱动的位置感知引导。这一解决方案专为汽车行业设计,旨在加速软件定义、网联化、电动化和自动化的转型。Multi-LLM不仅提高了驾驶安全性,还优化了路线规划,并为物流和车队经理提供了更准确的预计到达时间(ETA)计算。

 

 

与一家主要的云服务提供商合作,HERE展示了一款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模拟工具。该工具结合了人工智能模型、自然语言处理和高清3D地图数据,能够模拟真实世界的驾驶场景,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关键的训练数据。

 

 

该公司展示的一款专为软件定义车辆(SDV)时代打造的统一地图架构,为汽车制造商提供语义对齐的详细地图数据,这些数据对于依赖高质量位置数据的各类车辆功能至关重要。

 

 

HERE还展示了其车道级高精度地图数据的应用,这些数据被用于高级驾驶辅助和自动驾驶功能。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300万辆汽车搭载了HERE的地图解决方案。

 

 

HERE正专注于开发下一代人工智能赋能的实时地图,旨在提升用户体验、简化执行流程并降低多个行业的总拥有成本。凭借高达44亿欧元的订单储备,HERE继续巩固其在软件定义车辆和实时地图时代的市场地位。

 

 

大陆集团:情感驾驶舱亮相

 

 

大陆集团首次公开了其“Emotional Cockpit”(情感驾驶舱),这一创新设计将车辆与驾驶员的连接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该驾驶舱结合了施华洛世奇的独特设计元素和最新的显示技术,支持AI助手和互动部件功能,以提升用户的感性体验。

 

 

“Emotional Cockpit”的设计将施华洛世奇水晶包裹的两个显示屏有机整合在一起,创造出仿佛漂浮在空中的视觉效果。12.3英寸TFT显示屏位于透明水晶表面下方,采用全阵列本地调光技术,能够细致控制背光,实现非常明亮的画面和暗部细节。此外,该驾驶舱还配备了“Widget Crystal”,即被施华洛世奇水晶包裹的AI助手和交互式微件,能够提供天气、位置、充电状态等主要信息。

 

 

 

大陆集团还展示了其隐形生物识别传感显示器,该技术由大陆集团与生物识别解决方案提供商trinamiX共同开发。显示器使用安装在仪表板显示器后面的摄像头和激光投影仪来跟踪车内人员的生命体征,支持各种安全和舒适功能。例如,3D距离映射功能可优化安全气囊和其他约束装置部署,并检查安全带是否正确系好;检测驾驶员的心率等生命体征,以识别驾驶员在座位上的紧张情况或发生的医疗紧急情况。

 

 

在软件定义汽车方面,大陆集团的“从道路到云端生态系统”(Road to Cloud Ecosystem)为SDV提供了全栈工具链,可简化和加速车辆软件的研发。此外,“Electric Backbone”可让用户看到硬件驱动器的互动与连接情况,而汽车边缘框架与虚拟化技术(Continental Automotive Edge Framework and Virtualization)则重点关注开发者工作站、云计算解决方案以及与高性能计算机(HPC)和区域控制单元(Zone Control Unit)的无缝集成。

 

 

法雷奥:展示推动未来移动出行创新能力

 

 

法雷奥展示了其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其vOS中间件是支持SDV所有功能的核心软件。它构成了车辆软件的骨干,实现了跨域无缝集成,并支持无线更新(OTA),确保车辆在生产后能够持续采用前沿技术。vOS的可扩展性使其能够在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内根据需要扩展计算能力,确保车辆始终为未来做好准备。

 

 

为了帮助OEM应对SDV的挑战,法雷奥创建了Valeo anSWer Studio。该平台提供即用型源代码,并由全球1800多名工程师支持,从而加快了产品上市速度。通过直接访问源代码,OEM可以更灵活地开发和集成新功能。

 

 

法雷奥还展示了其在单一SoC平台上融合ADAS和IVI功能的能力。该跨域控制器集成了来自合作伙伴的IVI堆栈以及法雷奥的数字集群、高级停车和驾驶功能。这种集成不仅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加统一和便捷的交互体验。

 

 

法雷奥最新的LiDAR技术,特别是ScalaTM3远程LiDAR,实现了每秒1250万像素的传感性能突破。ScalaTM3能够在高速下实现L3级自动驾驶,对于低反射率物体的探测范围可达200米,而对于高反射率物体则可达300米。

 

 

 

Valeo Panovision是法雷奥推出的最新一代显示屏,结合了虚拟悬浮图像和增强现实抬头显示器(HUD),确保所有信息都直接出现在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内。该显示屏采用创新的反射处理和局部调光技术,优化了功耗和观看对比度,为乘客提供了身临其境的体验。

 

现代摩比斯:全息显示屏

 

现代汽车本身并未参展CES 2025,但其零部件供应商现代摩比斯在展会上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其中,基于增强现实(AR)的全挡风玻璃全息显示屏成为一大亮点,该技术能够将导航、信息娱乐和安全警报等关键驾驶信息投射到整个宽度的前挡风玻璃上,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无缝的全景沉浸式体验。这种技术预计将在2027年开始陆续应用于汽车终端。

 

 

此外,现代摩比斯还展示了“以人为本的车内照明(Human Centric Interior Lighting)”技术,该系统可以根据用户的心情和情况变化,实现32种不同的情境模式,包括减轻驾驶员压力、缓解晕车、防止下车危险,甚至提供UV-C消毒功能。这些创新技术不仅提升了驾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也展示了现代汽车在智能化和人性化方面的持续探索。

 

 

创新的驾驶员监控系统M.Brain通过分析脑电波来实时监控驾驶员的注意力状态。如果系统检测到驾驶员注意力不集中,例如打瞌睡,它会发出不同类型的警报,以提醒驾驶员。这些警报包括视觉警报(驾驶员座椅周围的LED灯)、触觉警报(座椅振动)和听觉警报(头枕中集成的扬声器)。通过这种多维度的警报方式,M.Brain能够有效地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性,减少因注意力不集中导致的交通事故风险。

 

 

现代汽车集团展示的开放式创新平台ZER01NE支持其正在投资和合作的10家初创企业展示创新技术。这些初创企业在出行、人工智能、机器人和ESG等领域的创新成果,进一步丰富了现代汽车集团的创新生态,推动了全球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的发展。

 

 

LG电子:展示尖端移动技术

 

 

LG电子发布了其最新的“AI In-Vehicle Experience”智能座舱系统,旨在通过先进的视觉AI技术提升驾驶体验的安全性和便捷性。该系统包括两个关键组件:驾驶员监测系统(DMS)和驾驶员与车内监测系统(DIMS),能够实时检测和分析驾驶员及车内环境。

 

 

DMS系统通过心率监测和面部表情识别,能够识别驾驶员的健康和情绪状态,从而提高道路安全性。此外,AI车内感知系统能够根据个人需求和偏好智能调整,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定制的驾驶路线、实时路况更新及附近设施和景点信息。系统还能判断用户是否系好安全带,并通过车机屏幕用表情符号表示驾驶员的心情,提升道路安全性,帮助预防驾驶过程中突然发生健康异常的大型事故。

 

 

LG电子展示的共鸣智能(AI)尖端移动技术“In-Cabinsensing(In-Cabinsensing,驾驶者及车辆内部空间感知)”解决方案空间设置了客户体验模拟器,旨在通过AI改变的未来移动经验和行驶趋势。

 

 

LG电子还推出了“移动出行生活方式解决方案”概念车,展示了MX平台。该平台将车辆内部空间转变为一个可适应不同需求的移动式定制空间,将AI家电和物联网设备组合在一起。MX平台通过模块化设计,使车辆不再局限于交通工具,而是成为家庭的延伸、私人媒体休息室或创意工作室。

 

 

此外,LG的智能座舱还具备实时翻译外语路标的功能,为跨国驾驶提供便利。

 

 

LG的Mobility Experience(MX)平台采用双舱设计,前部为驾驶舱,后部为可定制的体验空间。用户可以根据需要将后舱配置为多功能区或个性化的生活空间,如创作者工作室、商务休息室或休闲区域。这一平台集成了LG的全套智能生活解决方案,实现了移动出行和AI Home之间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了全新的生活方式体验。

 

 

LG的汽车跨域控制器(xDC)平台借助高通的多功能芯片组,能够同时快速处理来自信息娱乐系统(IVI)和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数据。该平台不仅提高了驾驶体验的效率,还通过单SoC设计降低了组件成本。此外,它还提供“ADAS置信度视图”,结合3D和2D图形,帮助驾驶员更好地专注于道路。

 

 

LG Innotek还展示了其新款车内摄像头模块,分辨率达到500万像素,是现有产品的5倍。该模块不仅能够更清晰地监控乘员,还可用于娱乐目的,如视频通话和虚拟会议。其红外检测功能即使在夜间也能准确监控驾驶员的状况,而扩大的水平视野确保了第二排座椅的可见性。此外,该模块比现有产品小15%,安装位置更加灵活。

 

 

智达诚远:携最新的AI+OS成果亮相

 

 

诚迈科技及其子公司智达诚远携其最新的AI+OS成果亮相,推出的两款创新操作系统:FusionOS 2.0和ArraymoAIOS 1.0,旨在为汽车、智能家居和IoT等多个领域带来全新的体验。

 

 

FusionOS 2.0是智达诚远的最新汽车操作系统,基于高通SA8775P平台实现舱驾融合,提供更高效的跨域计算能力。该系统通过创新的通信调度和虚拟化架构设计,将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功能深度融合,实现硬件和软件的全面打通。FusionOS 2.0不仅支持L2级别的ADAS功能,如自动紧急刹车和自动泊车,还能够运行3D渲染引擎和AI大模型。

 

 

 

ArraymoAIOS 1.0则是一款专为边缘计算设计的AI操作系统,适用于各种IoT设备和智能家居应用。该系统能够提供强大的AI处理能力,支持多种AI模型的高效运行。

 

 

光庭信息:展示自动驾驶自研产品和方案

 

 

光庭信息展示了其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领域的创新技术成果。其超级软件工场(SDW)开创了基于AI的下一代软件开发模式。SDW2.0通过重构软件开发流程,降低对人工的依赖,实现AI自动完成高质量软件端到端的开发,从而提升行业生产效率。SDW2.0提供适用于汽车软件开发核心场景的AI数字化专家,包括REQ Robot、PM Robot、DEV Robot和Test Robot,并为客户提供AI数字化平台底座,实现研发智能化升级。

 

 

UEA(UE for Automotive)是光庭信息的智能座舱3D HMI解决方案,基于合作伙伴Epic的虚幻引擎开发。它拥有轻量级游戏引擎、标准化3D HMI开发框架与工作流程,配备了一系列预置工具、模板和应用程序,以及AI指导的开发流程。UEA为客户提供3D HMI一站式交钥匙服务,快速且高效落地3D HMI解决方案,为三维化座舱体验升级赋能。

 

 

 

Digital Car Simulation Solution对汽车的硬件控制器、传感器、通信总线等进行了虚拟化,让软件先行研发,缩短智能汽车软件产品的研发周期。

 

 

Applied EV:展示创新自动驾驶技术

 

 

Applied EV展示了其创新的自动驾驶技术,重点推出了全球首款可编程的自动驾驶车辆——Blanc Robot™。这款车辆是与铃木汽车合作开发的,旨在为特定行业如采矿、运输和专业物流提供自动驾驶解决方案。Blanc Robot™基于铃木的长轴距“Jimny”平台,采用Applied EV的第六代软件定义车辆(SDV)架构和车辆软件开发工具包(SDK),实现了完全的可编程性和安全性。

 

 

 

Blanc Robot™ 的设计没有驾驶舱,采用可配置的平板底盘,适用于多种作业场景。它能够帮助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中的全球司机短缺问题,并能在传统司机可能认为枯燥、肮脏、困难或危险的工业应用中运行。这款车辆的推出标志着非乘客自动驾驶车辆的商业化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

 

 

友达光电:实现人性化互动全新智慧座舱

 

 

在2025年CES上,友达光电扩大了展出规模,以“无穷未来,无限可能”为主题,与旗下车用显示子公司BHTC共同展示整合Micro LED技术和人性化互动设计的全新智慧座舱。友达的这一新一代智慧座舱采用沉浸式、贴近乘用者需求的Display HMI解决方案,充分发挥Micro LED技术的透明、可挠及大尺寸等优势。

 

 

 

友达展示了其“幻境全景天幕”,这是一款包含大面积Micro LED天窗显示屏的创新方案,能够与侧窗联动,形成如环绕剧场般的全景视效。此外,友达还推出了“隐藏式智驾界面”,在手动驾驶时提供必要的行车信息,而在自动驾驶模式下则完全展开,用于影音、购物及会议等多媒体场景。

 

 

通过这些创新展示,友达不仅展示了其在智慧座舱领域的技术实力,也进一步推动了人机互动体验的升级,为未来的智能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LeddarTech:演示全面环视解决方案

 

 

LeddarTech展示了其先进的LeddarVision环视ADAS AI平台技术,该技术通过5V5R传感器融合,可解决传统ADAS的局限性,为汽车OEM和一级供应商提供全面的环视ADAS L2/L2+解决方案,增强了车辆的传感能力,能够实现车辆环境的完整、全方位环视,在各种气候和道路条件下可靠地检测车辆和弱势道路使用者(VRU),并提供预警系统以提高驾驶安全性。

 

 

 

Cipia:首次展示红外与雷达融合技术

 

 

Cipia首次展示了其先进的红外(IR)与雷达传感器融合技术,旨在提升舱内安全性和优化用户体验。这项技术首次将雷达和红外线传感器无缝集成,通过协同处理数据,能够全面洞察整个车厢环境,细致监测驾驶员和乘客的状态、位置以及心率等健康指标。

 

 

这种融合技术不仅提高了安全性和驾驶体验,还满足了全球日益严格的汽车安全法规要求,例如欧盟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关于儿童乘车探测的规定。Cipia的传感器融合演示彰显了雷达与红外技术之间的协同效应,展示了这两种技术如何相互补充,共同提升车内传感能力。

 

 

 

亚马逊云科技:先进云计算、AI技术为智能汽车赋能

 

 

亚马逊云科技展示了其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通过其先进的云计算和AI技术,为智能汽车带来了新的变革,助力汽车制造商实现更加智能、安全和环保的出行方式。

 

 

亚马逊云科技展示了其整体数据云框架和现代ADAS工作流程。这些技术通过虚拟工程工作台界面统一了软件定义车辆(SDV)的多个用例,包括加速信息娱乐系统的开发和电动汽车性能的改进。这些解决方案帮助汽车制造商更高效地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从而优化车辆的自动驾驶功能和用户体验。

 

 

 

亚马逊云科技还联合了凯捷、HCL、NVIDIA、西门子和ZeroLight五大技术合作伙伴,全方位展示了依托生成式AI等技术专为汽车、出行、制造和交通运输行业打造的创新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涵盖了汽车工程与设计、自主移动以及数字客户体验等多个领域,展示了生成式AI在汽车行业的广泛应用潜力,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创新思路。

 

 

此外,亚马逊云科技还展示了汽车制造商如何借助其提供的广告与营销服务,构建360度客户档案,更好地支持客户。同时,亚马逊还推出了全新的汽车零售体验演示,让消费者了解如何在亚马逊上快速购买新的现代汽车。这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购车渠道,也为汽车制造商开辟了新的销售模式和市场机会。

 

 

Sonatus:展示软件定义汽车多项创新技术

 

 

Sonatus展示了其在软件定义汽车(SDV)领域的多项创新技术,旨在提升车辆的智能化和个性化体验。

 

 

Sonatus的生成式AI技术包括Sonatus Collector AI和Sonatus AI Technician Builder。Sonatus Collector AI通过自然语言界面,能够构建更为复杂的数据收集和车载自动化策略,显著降低了OEM获取数据驱动型洞察信息的难度,并为车辆增加新功能。而Sonatus AI Technician Builder则是一款无代码平台,通过直接从车主处收集实时数据,并与专业知识库融合,提供个性化AI技术支持,简化技术人员的维修流程,帮助工程师应对整个车队可能遇到的问题。

 

 

Sonatus的下一代OTA解决方案Sonatus Updater能够应对SDV时代OTA更新的挑战。Sonatus Updater携手合作伙伴Elektrobit,在CES上展示了其实际应用情况,展示了如何通过OTA技术实现车辆软件的持续更新和优化。

 

 

Sonatus还在1970年款福特Bronco电动汽车演示车上展示了Automator AI的功能。Automator AI能够自动适应驾驶员的驾驶习惯和舒适偏好,提供个性化的车辆体验。它不仅能够即时配置和部署个性化选项,还可作为按需付费的升级服务。此外,Sonatus还与合作伙伴Smart Eye AB进行了一项演示,展示了座舱监控如何成为触发Automator AI行动的有效因素。

 

 

 

Sonatus Foundation具备一系列关键基础设施技术,包括与恩智浦合作研发的Zonal Network Manager、Network Shared Storage以及SOA服务,旨在展现灵活的网络、计算以及数据功能如何让SDV转变成高适应性的软件平台。此外,Sonatus还展示了如何借助Sonatus Collector AI显著提升商用车辆的性能,让OEM和车队经理能够提供新型数据驱动型服务,包括效率跟踪、预测性维护以及先进的车辆利用率监控。

 

 

Elektrobit:呈现软件定义汽车革命性愿景

 

 

Elektrobit展示了其在软件定义汽车领域的革命性愿景,涵盖从云端到座舱的一系列未来移动出行技术。凭借这些开创性的解决方案。其SDV等级是一套条理清晰的框架,旨在指导汽车制造商完成从传统汽车向完全软件定义的转型之路,为行业提供标准化的发展路径。

 

 

Elektrobit的EB corbos Linux for Safety Applications荣获了CES创新奖,作为首款符合汽车功能安全标准的开源操作系统解决方案,它在速度、灵活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无与伦比的优势,为汽车制造商提供了可靠的功能安全基础。

 

 

虚拟SDV开发环境是Elektrobit展示的另一大亮点。这一基于云的开发环境能够帮助用户更快、更智能地完成SDV系统的原型设计、模拟、测试和验证,显著缩短产品上市时间,加速创新技术的应用。

 

 

在数字座舱领域,Elektrobit携手谷歌、AMD、Epic Games、HERE等业界巨擘,打造了一款流线型、曲面延展、横跨整个座舱的显示屏,展示了车载信息娱乐的未来发展方向。这款显示屏集成了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为用户带来沉浸式的交互体验。

 

 

此外,EB corbos Link实现了AUTOSAR与Android环境的无缝融合,为打造高度灵活、不受软硬件限制的下一代座舱铺平了道路。这一技术突破使得汽车制造商能够在座舱开发中更加自由地选择和整合不同的软件和硬件组件,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个性化的座舱解决方案。

 

极氪汽车:展示智能化创新

 

 

极氪汽车展示了其最新的科技成果,带来了战略、技术及产品的“四项最新发布”。首先,极氪与高通携手合作,共同研发面向未来的智能座舱,利用高通8295智能座舱计算平台,支持Kr AI大模型系统和OTA迭代升级,为用户提供沉浸式多感官体验。此外,极氪还推出了极氪Navigation海外导航2.0,与Mapbox合作,提升导航服务的便捷性和安全性。

 

 

在智能驾驶领域,极氪发布了全球首家OEM量产自研的英伟达NVIDIA DRIVE AGX Thor智驾域控制器平台。该平台具备超高算力、低功耗设计,并拥有丰富的通信及传感器接口,为用户提供了多场景的智能驾驶体验。极氪的浩瀚智驾2.0通过端到端Plus架构和数字先觉网络等技术,显著提升了复杂场景下的表现。

 

 

极氪还展示了其在能源补能方面的创新,首发了海外800V超快充补能规划,计划在2025年在泰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地建立1000个超快充桩。此外,极氪与Waymo联合开发的全球首款量产原生自动驾驶汽车极氪RT将于2025年开启大规模交付。

 

 

在产品展示方面,极氪带来了多款明星车型,包括全场景超级座舱极氪MIX、四座超豪华旗舰极氪009光辉版以及纯电猎装超跑极氪001FR。这些展示不仅展示了极氪在智能汽车领域的强大实力,也彰显了其对未来出行的深刻洞察和创新能力。

 

 

吉利:展示最新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

 

 

吉利展示了其最新的智能驾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吉利将围绕核心场景+底层技术+明星产品,实现新的突破。吉利导入了全新算力平台,加快全面实现无图化部署,让主流新能源产品也能实现高阶智驾体验的平权。

 

 

吉利的智能驾驶系统集成了先进的传感器、算法和通信技术,实现了车辆的高度自动化驾驶。该系统不仅能够在高速公路上实现自动驾驶,还能够在城市道路和复杂路况下安全行驶。这一系统通过引入全新算力平台和加速无图化部署,使得主流新能源产品也能享受高阶智驾体验。此外,吉利还展示了其AI数字底盘和AI银河精灵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提升智能驾驶的性能和安全性。

 

 

在车联网领域,吉利展示了其最新的技术成果,通过与互联网、智能手机等设备的无缝连接,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车载娱乐、信息服务和安全保障。例如,用户可以通过手机远程控制车辆、获取车辆状态信息、预约维修保养等。这些功能不仅提升了用户的用车便利性,还增强了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小鹏汽车:“陆地航母”登台

 

 

小鹏汽车旗下的小鹏汇天展示了其最新的分体式飞行汽车“陆地航母”。这是继中国航展后,“陆地航母”首次在海外展出。该飞行汽车由一个带有增程器的大型三轴“母舰”和一个内部有两个座位的飞行装置组成。其独特的设计允许用户通过一键操作,在5分钟内实现陆行体与飞行体的自动分离或结合。

 

 

“陆地航母”采用增程式电动车技术,续航里程可达1000公里。飞行体部分采用电动六旋翼双涵道构型,机身主体结构和桨叶采用碳纤维材料,兼顾高强度和轻量化。该车型预计将于2026年实现量产,售价不超过200万元人民币。小鹏汇天的这一创新不仅展示了其在飞行汽车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为未来出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宝马:全景iDrive引领未来驾驶体验

 

 

宝马首次亮相了其新世代超感智能座舱BMW全景iDrive,这套系统凭借其创新的四项技术成为展会的一大亮点。首先,“视平线全景显示”利用超近距投影技术,在前风挡玻璃上呈现直观的车辆信息,取代了传统的仪表盘。其次,“3D抬头显示”通过调整信息的形状、角度和精度,优化了驾驶者读取车况信息的方式,使驾驶过程更加专注。第三,“超感智控方向盘”结合了主动触觉反馈和分层显示技术,使驾驶者在不分散注意力的情况下轻松感知和操作各种信息。最后,“向心中控”是宝马首创的车内交互界面,其不规则形状的中控屏不仅缩短了方向盘到显示屏的距离,还兼顾了后排乘客的观影效果。

 

 

这些创新理念与国产主流品牌的智能座舱截然不同。国产品牌通常注重为乘客提供类似平板电脑的科技体验或与座椅等舒适性配置的联动,而宝马则坚持以驾驶者为中心,所有设计都旨在提升驾驶专注性,展现了其独特的创新思路。

 

 

与全景iDrive同步发布的宝马新世代操作系统X是专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的成果,由宝马与中国科技公司合作开发。它将作为新世代量产车型的底层软件架构,预计2026年与中国消费者见面,旨在进一步提升宝马智能座舱的用户体验。新世代操作系统X充分发挥全景iDrive的硬件能力,优化了用户交互界面设计、智能语音助理和车载导航等方面,为用户提供以“驾驶者为中心”的沉浸式交互体验。其设计理念是让驾驶者在任何场景下都能享受到无缝、智能的交互体验。在新一代操作系统中,BMW智能个人助理也得到了全新升级,实现了更自然的语音交互和更快的响应速度。

 

 

Smart精灵#5车型也在CES 2025上亮相,重点展示了智能驾驶系统和座舱技术的最新研发成果。该车是首款搭载AMD V2000桌面级算力芯片的SUV,配备了10.3英寸全彩液晶仪表、25.6英寸AR HUD以及13英寸AMOLED 2.5K双联屏,内置smart Pilot Assist 3.0智驾系统和smart OS 2.0车机系统,为驾驶者提供更智能、便捷的驾驶体验。此外,它还采用了字节跳动自研的“豆包AI大模型”,成为全球首款应用该模型的量产车。这一创新技术的应用,将使精灵#5在智能驾驶和人机交互方面具备更强的能力,进一步提升车辆的智能化水平。

 

 

本田:演绎未来电动与智能驾驶愿景

 

 

本田带来了两款Honda Zero系列电动概念车的原型车,并展示了其即将推出的专有车辆操作系统。该操作系统将应用于这些车辆的量产版,同时,本田还展示了与之相关的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支持Honda Zero系列车型的系统级芯片。去年的CES展上,本田与索尼的合资企业展示了最新的AFEELA电动车,今年,本田发布了合作推出的AFEELA品牌旗下首款量产版车型。它致力于为驾驶员带来统一感,具备灵活稳定的操控性能。其3D运动管理系统通过创新的姿态控制技术,整合了电机、刹车和悬挂的控制,为各种路况提供了最佳的驾乘舒适性和精准操控性。

 

 

AFEELA 1配备了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利用车上的40个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并收集数据,通过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技术,为驾驶员提供安全可靠的出行体验。车内的交互式个人代理则让驾驶员可以通过自然语音交互控制各种车内功能,还能享受对话和接收活动建议。

 

 

Honda Zero系列将作为软件定义车辆趋势的代表,其旗舰车型Saloon采用简洁直观的HMI(人机界面)设计,使用户能够轻松实现无缝的UI(用户交互)控制,为驾乘者带来一种清爽的视野和直观的操控体验。Saloon的先进线控转向系统融入本田在机器人研发中积累的姿势控制技术等,使整车动态控制系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级和优化。无论是在复杂的城市道路还是多变的乡村路况中,Saloon都能准确反映驾驶者的意图,带来车随意动的操控体验。

 

 

另一款Space-Hub车型则承袭了Honda Zero系列的家族式设计语言,并以其独特的开发主题“扩展人们生活的可能性”而备受期待。依据“Thin, Light, and Wise”的研发路径,Space-Hub打造出宽敞的乘坐空间和开阔舒适的视野,旨在满足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多样化需求。此外,本田还发布了一款全新的操作系统,这款操作系统与Honda Zero系列电动车完美融合。

 

 

丰田汽车:重返CES,展示Woven City最新进展

 

 

时隔五年,丰田汽车重返CES,展示了其Woven City项目的最新进展。Woven City最初于2020年CES上公布,位于日本富士山脚下的一座工厂内,被设想为一个“生活实验室”,旨在测试和开发自动驾驶、机器人、个人移动、智能家居和AI等技术。丰田章男在2025年CES上宣布,Woven City将于2025年秋季迎来首批100名居民,这些居民主要是丰田及其子公司Woven by Toyota的员工。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城市将逐步扩大,最终容纳约2000名居民。

 

 

Woven City的设计理念是将三种不同类型的街道或小路编织在一起,每种街道供特定类型的用户使用。这包括供高速自动驾驶汽车行驶的道路、供自行车和滑板车等低速个人代步工具使用的道路,以及仅供行人使用的类似公园的长廊。此外,城市还将在地下建设一条货运专用道路,以实现高效的物流系统。

 

 

丰田章男强调,Woven City不仅仅是一个生活、工作和娱乐的地方,更是一个创新技术的试验田,推动自动驾驶、人工智能、先进机器人和智能家居等领域的现实应用。虽然这座城市可能永远不会以盈利为目的,但其作为长期的研究和开发平台,将为未来的城市出行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环保的解决方案。

 

 

丰田章男表示,丰田也在探索火箭,因为未来出行不应只局限于地球,或只局限于一家汽车公司。

 

 

 

卡玛汽车:打造“软件定义汽车”架构

 

 

 

美国造车新势力卡玛汽车发布了与英特尔车载半导体业务部门Intel Automotive合作开发的“软件定义汽车”架构。该架构将支持其2026年推出的Kaveya超级轿跑车。Kaveya是一款高性能的电动超级轿跑,预计将在2026年第四季度上市。该车型将采用先进的软件定义汽车架构,这意味着其功能和性能可以通过软件更新进行持续优化和升级。

 

 

 

卡玛与英特尔的合作旨在通过软件定义汽车架构,提升车辆的智能化和互联性,使其在自动驾驶、智能座舱以及车辆性能管理等方面具备更强的竞争力。Kaveya的设计不仅注重性能,还融入了多项空气动力学设计,以提高车辆的能效和驾驶体验。此外,Kaveya将配备120千瓦时的电池组,提供超过250英里的续航里程,并支持高压快充。通过与英特尔的合作,卡玛希望在高端电动汽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进一步巩固其在豪华电动汽车领域的地位。

 

 

铃木汽车:首次亮相CES,展示创新交通解决方案

 

 

铃木汽车首次参展CES,带来了其创新的城市交通系统Glydways。该系统由专用车道上行驶的小型全自动车辆组成,旨在提供一种可扩展的按需交通解决方案。与传统公共交通相比,Glydways显著降低了交通基础设施的成本,同时为不同地区提供了公平的可持续出行机会。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人口密集的城市和新兴市场,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和环境压力。

 

 

此外,铃木还展示了多款“多功能微型电动汽车概念平台”,包括自动送货机器人LM-A和外观酷炫的除雪无人机V3。这些小型自主机器人展示了铃木在智能化和自动化领域的探索,旨在提高物流效率并解决工业领域司机短缺的问题。其中,第六代Blanc机器人专为提升物流效率而设计,展示了铃木在商业应用中的创新潜力。通过这些展示,铃木不仅展示了其在微型交通工具和智能交通解决方案领域的最新研发成果,也向全球市场传递了其可持续。

 

John Deere:发布多项自动驾驶农机产品

 

 

John Deere发布了一系列全新的全自动驾驶农机设备,旨在解决农业、园林和建筑行业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这些设备包括自动驾驶拖拉机、机器人割草机、无人驾驶自卸卡车以及专为果园设计的自动驾驶拖拉机。

 

 

John Deere正在将近三十年的技术积累扩展到更多机器上,使它们能够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安全自主运行。第二代自动驾驶拖拉机配备了16个摄像头,提供全方位视野,并采用Nvidia GPU进行实时图像处理,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该系统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美国玉米和大豆种植的全面自动化。

 

 

无人驾驶自卸重型卡车(Dusty)专为建筑工地设计,车身长达34英尺,载重量超过92,000磅。它能够在狭窄的道路环境中自主导航,动态调整路线,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果园专用拖拉机针对加州等地区坚果作物的需求,这款柴油驱动的拖拉机用于牵引喷雾器,帮助农民在高温季节完成繁重的喷洒任务。为了适应果园环境,车辆增加了激光雷达传感器,以克服GPS信号受阻的问题。

 

 

商用电动自动割草机适用于大型办公园区或校园草坪维护。它配备了四组立体摄像头,确保360度无死角监控,适合相对封闭且行为可预测的工作环境。

 

 

Oshkosh:首次亮相展新品

 

 

专用车辆和设备的领先创新者Oshkosh Corporation在CES上首次亮相,宣布推出电气化、人工智能、自动驾驶和连接解决方案,以帮助日常英雄——如消防员、士兵、邮政承运人、建筑工人和在机场停机坪上辛勤工作的人——以及他们所服务的社区。

 

 

Oshkosh展示了第一辆专门建造的全电动垃圾和回收前装载车,以及改善社区垃圾和回收收集的人工智能和电气化技术。自主机器人用于按需垃圾收集,以帮助管理每周的家务。用于消防和应急车辆的人工智能防撞缓解系统(CAMS),为第一响应者提供即将发生碰撞的关键提前通知。自动驾驶汽车和互联解决方案,如iOPS®和ClearSky Smart Fleet™技术,可改善机场和工作现场的运营。

 

 

Oshkosh Corporation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ohn Pfeifer表示:Oshkosh与客户密切合作,为困难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设计和开发解决方案,从保护消防员到减少污染,再到保证工人在高处的安全,甚至是执行每周家务等更日常的工作。

 

 

写在最后

 

 

在本届CES上,车企们告别了纯电车的竞争,转向科技新赛道,他们不再聚焦于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和充电速度,而是在智能座舱和操控系统Al和机器人,甚至在智慧城市交通等前沿科技上下足了功夫。众多车企纷纷展示了他们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智慧城市交通等领域的最新成果,预示着未来汽车行业的发展方向。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智能汽车将变得更加智能、安全和便捷,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质的出行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