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院医疗物联感知网技术白皮书》发布
(链接:http://www.djkpai.com/ai/177392.jhtml )
近日,医疗大数据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研究与评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物联网分会共同发布了《中国医院医疗物联感知网技术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分析了物联网的建设驱动力,所面临的挑战,以智慧医院为目标提出了建设理念与价值主张,并全面的阐述了建设方案和关键技术,分析了典型应用场景带来的收益效果。
医疗物联网(Internet of Medical Things: IoMT)是通信网络延伸到医疗场景下,通过感知和通信技术,将各类传感器、执行器、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各类智能化装备与医院信息系统联接在一起,支持医疗服务、医院运营过程中的数据采集、传输、处理、存储和分析应用,从而实现医疗场景中人与物通信、物与物通信的网络。在智慧医院中,IoMT 实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下,人、机、物等医疗生产要素的互联互通,进行医疗数据的采集、传输、处理以满足医疗智慧化的应用发展。如所有行业的物联网所面临的挑战一样,从互联网到物联网,联接对象从PC机/手机,扩大到各种医疗设备和传感器是最大变化,使得原有互联网通信技术无法完全适应,既是障碍与挑战,也是技术更新和产业发展的新机遇。
如何解决这些挑战,构建面向未来智慧医院不断迭代和演进,构建起满足实时应用的日常医疗业务的医疗物联网,实现实时、可靠、稳定、安全、可管理可运营物联网系统,是智慧医院发展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国务院、卫健委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和举措,驱动医疗数字化转型,物联网应用已成为三甲和三乙医院标配。随着医疗业务数字化、智慧化的发展,各类新型的医疗物联网终端和传感器越来越多,覆盖医疗设备管理、医疗安全管理、医院后勤管理、医疗废弃物管理、以及护理服务、病房服务、智慧医疗、医疗科研等方方面面。物联网应用在提高智慧医院管理效率、降低医护工作量、提高智慧服务水平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人工智能的基础是大数据,大数据的基础是物联网。随着AI+医疗应用逐渐成熟,这些智慧应用需要与患者之间建立有效联接,实时采集患者大规模多维原始鲜活数据,建设实时、高效、安全、可靠的医疗物联网势在必行。
与此同时,《白皮书》指出,当前在医疗物联网的网络建设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依然是碎片化、安全风险大、建设成本高、且缺乏全局和科学的规划等难题,因此,对“医疗物联网”这一智慧医院的重要基础设施没有顶层的规划与设计,导致许多孤岛式的烟囱子系统,碎片化的网络,难以支撑智慧医院的持续演进与发展。
基于智慧医院的医疗物联网的建设面临的挑战,最大的断点是物联终端到网络的联接:联不上,通不了,不可靠,不安全,不易用,不可维的问题。为了打通这个断点,构建满足“智慧医院稳定运营系统”的物联网,因此提出“医疗物联感知网”的概念。
所谓“医疗物联感知网”,是指利用融合的智能 IP 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短距通信技术、IPv6+ 技术等,将通信网络进一步延伸到物联接入网关与医疗物联终端之间,面向医疗场景构建的医疗极简物联网解决方案,实现医疗设备 / 传感器的无线融合接入、随时在线、可靠的通信、安全可管,从而支撑医疗数据全面、全息的采集与传输,建立起智慧医院的基石。总结来说,就是“更简单、更安全、更智能”。
基于以上总体架构,使能现代医院向智慧医院演进,使医院重复建网降低 80%,实现安全管理无盲区,实现医疗设备自动联网、自动采集,使得医护工作者设备数据采集工作量下降 90% 以上,支撑实时 AI 辅助诊疗,无处不在的患者实时服务,以及实时可管可控的医院管理。
此外,《白皮书》列举了多项关键技术及典型应用。未来智慧医院将突破时空限制,让医疗健康服务触手可及。从单个医疗物联业务应用到多个医疗物联业务协同,从单个医院延伸到多个医院,从院内延伸到院外,从治已病到治未病,从疾病治疗到健康监测,最终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预防、治疗、康复完整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