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秒懂轨道交通物联网所有智慧感知新技术!

2025年4月2日 2点热度 0人点赞

3天

导语:

物联世界,智慧未来。如今的物联网不再只是人们泛泛而谈的趋势,而是越来越多真正地应用到现实当中。

在轨道交通行业,物联网被笑称为“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慧化落地前尚未打通的最后一公里”。

智慧化轨道交通包括感知、传输、数据分析和决策四个层次,其中感知层面是最难的,传感层的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也是目前所有厂家都在努力尝试提高,但进步甚微的一个领域 。

以钢筋混凝土结构为例,结构的应力就是一个极难监测的物理量,力是不可直接测量的物理量,只能通过测量其受力以后的变形来推算,但由于其变形很微小,要把极小的变形数值精准测量出来,是一个极大的难题,所以要想精准的测力相当困难。

传感器是把自然界中的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为可测量的电信号的装置与元件,可见传感器的众多和纷杂。传感器的定义决定了它本身的复杂性和众多品种。

而传感器属于物联网的神经末梢,各类传感器的大规模部署和应用是构成物联网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业内领头企业在各类监测传感器方面下了大力气研发、生产、应用。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斗云)研发和生产高精度GNSS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她的一系列产品在轨道交通行业落地生根:北斗云智能打桩导航仪、GNSS位移监测仪、测斜绳、MINI北斗、智能路由器、数据采集仪、水位计、滑坡监测报警仪、压差式静力水准仪、拉线式裂缝计等监测传感器。

比如,北斗云智能打桩导航仪是“北斗+”、“互联网+”的典型应用。其实现了让桩机操作人员就像使用车载导航一样使用打桩导航,无需提前放线,大大提高桩机施工效率。

再比如,GNSS位移监测仪采用多系统板卡综合定位,北斗、GPSGLONASS三系统八频主板;水平和垂直位移精度全部达到1mm以内;仪器端分布式大数据处理;网络或北斗短报文传输;傻瓜式安装及使用。应用于地质灾害位移监测;建筑物变形监测;基坑位移监测;水库大坝变形监测;地面沉降监测;桥梁变形监测。

随着近年来物联网技术、通讯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相关技术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监测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不可否认,目前轨道交通的智能化监测水平仍然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仍然需要有更多的技术创新。但我们相信,这个过程不会太久。希望我们上下同心,一齐努力,尽快打通物联网在城市轨道交通落地前的这最后一公里!

如果您对北斗云以上产品想要了解更多详细内容,请联系编辑部(电话:13225796508)。

同时北斗云将会在2018年11月9-10日深圳召开的“RT FORUM智慧轨道交通大会|秋季论坛”上携各自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就“监测传感器”相关话题在大会上和广大地铁用户做一次分享和展示。如果您对此感兴趣请

关于北斗云

北斗云是一家高精度北斗和物联网服务企业,研发和生产高精度GNSS终端、物联网智能硬件,拥有北斗云打桩导航仪、GNSS位移监测一体机、深部位移测斜绳、崩塌监测报警仪、压差式静力水准仪、拉线式裂缝计等监测传感器,自主研发基于LORA的自组网自适应物联网系统、北斗云GNSS静态位移后处理系统、大数据采集平台、无人机建模系统、INSAR建模位移分析系统、三维GIS预警分析系统,是一家拥有天、空、地一体化位移变形监测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

北斗云在全国拥有多家合资公司和分公司,构成了覆盖全国的销售及服务网络,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更快的响应速度。

多年来,北斗云坚持技术领先战略,注重自主研发和科技创新。公司员工中,从事产品研发,新技术的研究人员占比超过70%。与成都理工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大学等多所高等院校建立科研合作,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