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脑内电化学传感器揭示维生素C在低氧神经元中的动态变化机制

2025年3月27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维生素C作为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在低氧神经元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深入探究其动态变化机制,研究者们利用活体脑内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对该过程进行了详尽的观察。这一技术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直观的视角,还揭示了维生素C在低氧环境下的独特作用,为神经科学领域带来了新的突破。
低氧环境与多种脑损伤情形,诸如局部脑缺血、癫痫发作以及中风等,存在紧密的联系。在低氧状态下,神经化学分子的精细检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这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和揭示低氧损伤的分子层面机制。维生素C,这一不可或缺的水溶性维生素,在脑神经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作为抗氧化剂抵御氧化应激,还充当神经调质,参与脑神经活动的调控。然而,关于维生素C在脑神经生理和病理过程中的具体神经化学机制,尤其是其在低氧脑损伤时的变化规律,仍知之甚少。活体脑内电化学传感器技术,凭借其时空分辨能力、高灵敏度以及高选择性,为维生素C的检测提供了全新的手段,从而有望推动我们对维生素C神经化学机制的理解。
最近,济南大学体育学院的纪文亮研究团队就利用这种技术,揭示了维生素C在脑低氧损伤过程中的神经化学机制。他们的相关研究成果已经以“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transient ascorbate fluctuation under hypoxic stress in live rat brain”为题,发表在国际知名的Talanta期刊上。这一突破性进展,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还进一步拓宽了我们对维生素C神经化学机制的认识。

图 活体脑内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维生素C外流的原理图

通过上述实验方法,研究者观察到在急性低氧条件下,维生素C的释放量明显增加。进一步探究其机制,发现维生素C主要通过体积敏感的阴离子通道排出细胞外。这一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揭示低氧脑损伤过程中的神经化学机制,为脑神经生理和病理化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图 体积敏感阴离子通道激活导致的维生素C外流
该研究以“Electrochemical sensing of transient ascorbate fluctuation under hypoxic stress in live rat brain”为题,成果已发表在《Talanta》期刊上(https://doi.org/1016/j.talanta.20126996)。该论文由岳庆伟和纪文亮共同通讯,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